华容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刘艳 胡晓静 沈万丽莎)盛夏时节,热浪灼人。在华容县的大街小巷,城管队员的深蓝制服上凝结着层层盐霜——这不仅是他们辛勤工作的见证,更是当地推行“721”工作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体现。今年以来,华容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入贯彻“七分服务、二分管理、一分执法”理念,通过一系列温情与智慧并重的举措,有效缓解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之间的张力,实现了市容秩序、经营活力与消费潜力的三重提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七分服务:主动下沉,纾困解难暖民心
华容城管积极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旧模式,将便民帮扶作为首要职责,推动执法队伍向“便民服务队”转型。
“流动服务”守护街巷民生。队员穿梭于街头巷尾,化身一线帮扶者,协助老人移筐至荫凉处、帮助摊主盖好遮阳布……这些日复一日的暖心举动,不断化解以往工作中的摩擦,用真诚关怀搭建起城管与市民之间的信任桥梁。
“便民驿站”传递城市温情。大队将城区5处值班岗亭升级为“便民驿站”,配备空调、饮水设备、休息座椅、五金维修工具以及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应急用品,为周边居民、环卫工人和商户提供歇脚避暑的便利站点,打造街头巷尾的温馨港湾。
送证上门”赋能商户发展。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大队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大力推行广告设置等行政许可“送证上门”。执法人员担当“政务快递员”,将证件直接送达商户手中。今年以来累计送达157次,为商户节省办事时间超过700小时,切实做到“群众零跑腿、服务零距离”,以高效政务激发市场活力。
二分管理:科学施策,精准治理提效能
良好秩序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华容城管从管理入手,于细微处下真功,以精准措施提升治理效能。
科学规划,引导规范经营。针对校园周边、夜市等人流密集区域,大队改变以往简单劝离的方式,通过科学设置经营区域和时段,实行“定人定责”管理模式,严格落实“摊走地净”。这一做法既化解了占道经营、妨碍通行问题,又兼顾了商户生计与市民需求。
动态疏导,守护城市烟火。在西正街等夜市区,值守小组根据人流量变化灵活调度,引导摊主在客流间隙及时收整占道物品;摊贩们积极配合,晚高峰后主动收缩规模、留出通道。一种“人车畅通、烟火依旧、车灯与炉火相映”的动态秩序,在彼此默契间自然形成。
机制创新,实现全时覆盖。为提升管理效能,科学实施“错峰三班制”,实现管理全时段无缝衔接。晨间规整菜场摊位、守护校园周边;午间疏导主次干道,规范车辆停放;晚间严管夜市经营和油烟排放、强化噪音管控。机制运行以来,摊贩管理投诉下降超30%,交通拥堵、油烟与噪音扰民等问题得到长效长治。
一分执法:刚柔并济,法理人情共彰显
执法是维护城市秩序的重要保障。华容城管始终秉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理念,在坚守法治底线的同时,传递人文关怀。
柔性执法,教育为先。面对轻微违规,队员总是多一分耐心,俯身动手,帮摊主将越界冰柜推回线内;温言提醒,引导车主“顺向入位”规范停车;耐心讲解,让商户明白油烟净化的长远意义。一句“您这货物往后挪些,孩子们通行更安全”的关切,一次次亲手协助的举动,让冷冰冰的法规充满了人情味,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配合。
重拳纠治,法威共情。柔性不等于无原则的退让。对于多次劝导无效、严重破坏市容秩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行为,大队坚持铁腕纠治、依法处罚,坚决捍卫法规的严肃性。在完成处罚程序后,队员们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主动跟进,耐心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并协助其寻找合规的经营方案,真正做到“处理一人、教育一片”,让法治权威与人文关怀在执法全过程相辅相成。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聚合力,深度融合促发展
华容城管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业务全过程,推动党建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红色动力。
党员先锋,服务靠前。在“冰爽雪花·醉美华容”消费季期间,佩戴党员徽章的城管队员不仅担当秩序“维护者”,更主动成为商户“贴心人”。他们积极响应商户需求,协助搬运物资、协调摊位布局、调解现场纠纷,累计为商户解决实际困难236项。
主动作为,招商引流。大队党组织积极拓展服务外延,将“助力创收”作为党员先锋的核心目标。为繁荣“潮涌华容夜市”,党员干部主动摸排、一一联络潜在商户,化身“招商专员”与“政策顾问”,详细介绍营商优势与客流前景,为夜市引入67家特色小吃、46家手工冰品等优质经营户,通过丰富业态、优化供给,直接激发夜市消费活力。
协同联动,提升效能。大队通过优化内部资源、深化网格运行、明晰权责,奠定了全域管理的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主动衔接相关管理部门及乡镇社区,构建“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机制,确保了协作无阻点、联动显高效。今年以来,依托该机制开展联合行动3次,对各类跨领域诉求实现了快速流转与处置,响应效率提升40%,共同营造了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以高效服务机制为支撑,以刚柔相济管理为准则,以心系群众队伍为保障,共同绘就华容城市治理的新画卷。华容城管“721”工作法,既守住了城市秩序的“规范线”,护住了民生经营的“烟火气”,更激活了县域经济的“增长极”。那一抹深蓝用盐霜与汗水,让规范与温情在街巷间流淌,为华容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写下了生动注脚。
一审:杨雅淇
二审:陈 宏
三审:竺传新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容手机台, 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
来源:华容手机台
作者:刘艳 胡晓静 沈万丽莎
编辑:杨雅淇
本文为华容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