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呈现高度“精准化”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为提升全民识诈防诈反诈能力,现深度解析2025年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及真实案例,望广大群众引以为戒,共筑安全防线。
一、“刷单返利”诈骗(发案量第一)
核心套路:以“轻松赚钱”、“日结高薪”为诱饵,先施以小利骗取信任,后诱导垫付大额资金进行“任务”,最终以各种理由拒绝返款并拉黑消失。
警示案例:深圳某公司职员小王,被“短视频点赞赚钱”广告吸引,初尝甜头获利百余元。随后被诱骗垫资进行“高级任务”,累计投入8.7万元后,平台无法提现,客服失联,辛苦积蓄化为乌有。
防范提醒:所有宣称“刷单赚钱”、“点赞返利”的行为均属诈骗!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图小利必吃大亏。
二、“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单案损失巨大)
核心套路:打造虚假“成功人士”人设,通过婚恋交友或社交平台建立情感信任,诱导受害人在虚假平台进行“投资”(股票、期货、虚拟货币等),初期或允以小利,最终卷款消失。
警示案例:杭州退休教师李阿姨在某社交平台结识“贴心男友”,在其诱导下于“某国际证券”平台投资养老积蓄。前期小额盈利成功提现后,李阿姨追加投入共计62万元,平台瞬间关闭,“男友”人间蒸发。
防范提醒:网络交友需谨慎,凡诱导至陌生平台投资理财的,必是“杀猪盘”!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不明平台绝不投入。
三、“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发案增速最快)
核心套路:冒充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客服,谎称商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或误开通会员/服务,以“退款理赔”、“取消扣费”为由,诱导受害人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或点击钓鱼链接,窃取账户密码、验证码盗转资金。
警示案例:广州网购达人小陈接到“某宝客服”电话,称其包裹丢失可获双倍赔付。小陈按对方指引下载“理赔”APP并开启屏幕共享,银行卡内5.8万元被瞬间转空。
防范提醒:任何退款、理赔、取消业务均应通过官方APP或平台内渠道操作!切勿下载陌生软件、共享屏幕或透露验证码。
四、“虚假网络贷款”诈骗
核心套路:以“无抵押、低利息、秒放款”为噱头吸引受害人,后以“银行卡号错误需解冻”、“刷流水验资”、“缴纳保证金”等名义要求转账,不放款仍持续索要费用。
警示案例:个体商户张先生因急需资金周转,在网上申请贷款。对方以“账户异常需解冻”为由,诱使其多次转账“验证资金”共计12.3万元,贷款始终未到账。
防范提醒:凡贷款放款前要求缴费(解冻费、保证金、验资费)的,一律是诈骗!正规贷款机构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
五、“注销校园贷/调整征信”诈骗
核心套路:冒充金融平台、银行或监管部门客服,谎称受害人有过“校园贷”记录需注销,或声称征信不良可帮忙修复,诱导其到网贷平台借款并转入“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算”。
警示案例:刚毕业的小刘接到“银监会工作人员”电话,称其名下学生贷记录影响征信,需立即清理。恐慌之下,小刘按指示从多个网贷平台借款18万元转入“清算账户”,损失惨重。
防范提醒: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无法人为“修复”或“注销”。凡以影响征信为由要求转账或借贷的,均为诈骗!
六、“裸聊敲诈”诈骗
核心套路:通过社交软件诱导受害人视频裸聊并录制不雅视频,同时窃取手机通讯录,以向亲友群发视频为要挟,逼迫受害人转账。
警示案例:公司职员吴先生深夜在陌生社交APP上被“美女”搭讪,短暂视频裸聊后被对方发来不雅视频及通讯录截图勒索,被迫转账3.5万元“封口费”。
防范提醒:洁身自好,健康上网!切勿随意添加陌生好友,更不要进行视频裸聊。遇此情况立即报警,切勿转账。
七、“冒充领导/熟人”诈骗(企事业单位高发)
核心套路:盗用领导、熟人微信/QQ头像、昵称,或使用AI换脸、拟声技术伪造视频/语音,以“项目款急用”、“帮领导转账”等为由,诱骗财务人员或普通员工转账。
警示案例:某公司财务林女士收到“董事长”微信消息,要求紧急支付一笔85万元的“合同保证金”至指定账户。林女士未经电话核实直接转账,后发现“董事长”是骗子冒充。
防范提醒:转账汇款前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对方身份!财务人员须严格遵守转账审批制度,警惕“特事特办”要求。
八、“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诈骗
核心套路:在游戏内或社交平台发布低价出售游戏账号、装备、点卡广告,诱导受害人脱离官方平台交易;或冒充客服以“解冻账户”、“缴纳保证金”等名义诈骗。
警示案例:中学生小赵欲购买“限量皮肤”,在非官方平台交易时,卖家称其“账户被冻结需充值解冻”。小赵用母亲手机多次转账共计2.1万元,皮肤未到手。
防范提醒:买卖游戏账号、道具务必通过官方认证渠道!切勿轻信低价广告,拒绝私下交易。
九、“虚拟货币洗钱”新套路(2025年最新)
核心套路:冒充投资平台、公检法或客服,谎称账户异常、涉案需“资金清查”或“升级认证”,诱导受害人购买虚拟货币(如USDT)并转入指定地址“验资”或“保全资产”。
警示案例:投资者郑先生接到“某交易所客服”电话,称其账户涉及洗钱需“配合调查”。郑先生按指引购买价值25万元的USDT转入“安全钱包”地址,后无法联系对方。
防范提醒:任何单位不会要求个人购买虚拟货币进行“验资”或“资产保全”!虚拟货币交易风险极高,警惕以此为名的诈骗。
十、“助学金/奖学金”诈骗
核心套路:冒充教育部门、学校或基金会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信息或先缴纳“手续费”、“激活费”。
警示案例:大学新生小孙接到“教育局”电话,通知其获得助学金,但需先支付5000元“手续费”到指定账户激活。小孙转账后,助学金杳无音信。
防范提醒:国家及学校发放的奖助学金均不要求学生预先缴费!申领务必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咨询办理,切勿向陌生账户转账。
全民反诈,你我同行!
请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牢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漏。转账汇款多核实遇到可疑情况或不幸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或96110反诈专线咨询。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共同营造安全无诈的社会环境!
来源:湖南公安
一审:张雅文
二审:杨子豪
三审:竺传新

来源:华容手机台
编辑:孙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