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必须把健康老龄化摆在突出位置。银龄健康,从心启航。守护父母健康,从科学认知开始。
01.健康生活,预防骨质疏松

步入中老年后,人的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激素分泌减少,骨代谢紊乱,钙吸收不足,导致“负钙”平衡,钙被不断支取,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症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前臂、脊柱、髋部等部位极易骨折。

因此,老年人应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鱼虾、豆类、绿叶蔬菜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片。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过量体育锻炼,尽量少下楼梯,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增加日晒时间。通过步行或慢跑等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同时,要减少盐和咖啡的摄入,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02.定期监测,管理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超75%,疾病负担占比极高,且常出现多病共存的复杂情况。因此老年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
定期监测血压
测前应当休息30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间隔1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早、中、晚各1次)。警惕血压晨峰现象,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

定期监测血糖
老年人应该每1~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监测1~2次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0%~7.5%。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控制油脂、盐分的过量摄入,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睡眠,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03.预防跌倒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避免单独外出和拥挤环境,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位置固定,增加室内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
防跌倒“三分钟”法则:夜间或清晨起床时,遵循“三分钟”原则:醒来后先在床上静坐1分钟 → 移至床边坐稳1分钟 → 最后扶稳站立1分钟。研究表明,这种渐进式起身可显著降低体位性低血压引发的跌倒风险。
04.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及早送医

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偏盲,语言不利,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等症状,必须拨打“120”,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05.保持良好睡眠
老年人每天最好午休30分钟到1小时左右;睡眠质量较差,如入睡困难等,可以睡前泡足、喝热牛奶、按摩等,如使用安眠药,请遵医嘱。
06.合理用药
老年人用药需严格遵守医嘱,掌握适应证、禁忌证,避免重复用药、多重用药。不滥用抗生素、镇静睡眠药、麻醉药、消炎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等。不轻易采用“秘方”“偏方”“验方”“新药”“洋药”等。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可暂时停药,及时就诊。
来源:温宿县人民医院
一审:张雅文
二审:陈 宏
三审:竺传新
【声明: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容手机台, 经同意授权后,方可转载并请标明出处。】

来源:华容手机台
编辑:孙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