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6·9”国际档案日∣档案工作者为何被称为“兰台人”

来源:华容手机台 编辑:刘明 2024-06-09 09:56:05
—分享—

档案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通过自己的记载,向后人揭示历史的真相。下面分几个方面带你了解一下档案知识。

一、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1948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会上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2007年11月,为庆祝ICA成立60周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

二、档案的起源

“档案”一词中,“档”是横木框档,即木架柜格;“案”古称案几,指长木板或长方形的小桌子,后来把处理一桩事件的有关文书叫“一案”。我国的档案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为“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今统一称作“档案”。

“档案”一词最早出自清代杨宾的《柳边纪略》一书。其第三卷载:“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多年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之谓‘牌子’、‘档子’矣。”

三、“兰台”的典故

“兰台”最早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台名,其上建有宫殿。汉代时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兰台典藏十分丰富,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东汉明帝时任班固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史。以后一批著名学者先后任兰台令史,他们在兰台管理档案,典教秘书、撰写史书。唐代时,唐高宗龙朔年间曾将秘书省改称兰台。

兰台对后世影响是很大的。后人从此引申,宫廷内的典籍收藏府库、史官和史官机构,都曾被称为兰台。因兰台典藏档案最初为监察弹劾百官之用,所以御史台也被称为兰台。后经历史演变,“兰台”一词就成了档案工作的别称。档案工作者也被称为“兰台人”。

四、档案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将档案的定义表述为:“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DA/T 1-2000)将档案的定义表述为:“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五、档案载体的演变

档案起源于人类早期的原始记事,经历了岩画、结绳记事、八卦图、仓颉象形造字、泥板档案、陶尊字符、纸莎草档案、石刻档案、金石铭文、甲骨档案、简、蜡板书、缣帛、汉纸本地图、羊皮档案、棕榈树叶档案、电磁档案、数字档案等阶段。

六、我们身边的档案有哪些

出生、学历、工龄、婚姻、房产、经济往来、生产经营、病案、社会生活等方面形成记录的文件、证件、照片、音视频、实物等载体均为档案。

一审:张雅文

二审:陈   宏

三审:刘   明

来源:华容手机台

编辑:刘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华容县站首页